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仁虎陳光明初杭
  近年來,探索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正成為我國各地政府努力的方向。如何在現有制度框架下實現創新?如何整合既有資源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價值提升?遼寧省鞍山市作為國內較早進行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的試點地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2年7月開始,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將原本分散在各個部門的公共資源交易統一整合到一個平臺,建立完善交易規則,採用全程電子化運行,集合多方力量監管。
  自此,鞍山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新技術、新機制方便各方交易行為,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公共資源價值明顯提升,腐敗現象被得到有效遏制,一舉多贏的局面開始形成。
  不過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中,鞍山部分基層幹部也談到,當前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還面臨著一些共性問題困擾。例如目前我國在經濟領域依然沒有形成統一的新型公共資源管理和交易理論框架,頂層設計不足;法律法規滯後,容易形成立法衝突;平臺標準化建設程度不足,難以實現交易資源共享等。
  “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大幕已經拉開,進一步發揮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作用,需從加大改革力度、拓寬交易領域、完善技術管理等多方面深入推動。”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局長付貴杭說。
  統一交易平臺和規則
  採訪中,鞍山市委書記王世偉談到,2012年鞍山市開始建立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新體制,成立了“一委一局一中心”,即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由此帶來的一個根本變化是,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開始脫離各市直部門的“掌控範圍”,邁出了面向廣闊市場的關鍵一步。
  據付貴杭介紹,鞍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創建的核心思想是“管辦分離”,即實現決策權、監督權、執行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同時,交易中心實行交易平臺、信息發佈、交易規則、監管“四統一”的辦法,將原先分散的建設工程、政府採購、土地和礦業權及國家集體產權交易等6個交易平臺整合為一個統一的交易平臺。
  區別於以往的政府招投標平臺,統一的交易平臺不區分主管部門,而是按照交易流程、特點設立開標區、評標區、公共服務區、交易監督區等功能區,統一進行規範管理。
  交易平臺建成後,交易規則能否相互銜接以及規則完善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鞍山市先後制定出台《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和《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公共資源交易中介機構庫管理暫行規定》等多個政府規章,推進地方立法,使新體系運行始終處於制度的框架之內。在交易規則方面,中心先後制定了20餘項交易管理制度、工作規則和工作流程,從制度層面上堵塞管理漏洞。
  公共資源交易涉及各類工程建設,交易項目專業而又複雜,對此,鞍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公共資源交易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發展。交易中心將公共資源交易項目的入場登記、交易事項核准備案、交易文件備案等各個環節固化為計算機程序,全部交易實現電子化運行、公開化操作。
  立體化監管遏制暗箱操作
  公共資源交易項目涵蓋政府採購、基礎設施招投標等,涉及金額巨大,容易成為腐敗及不法行為的高發區。
  因此,在鞍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程序嚴謹、交易規範滲透到交易的每個過程,開標室、評標室、監督區各自獨立封閉,全程視頻監控、網上公開、電腦變音答辯、語音抽取專家等技術和辦法運用,使人為暗箱操作沒有空隙可鑽。  採訪中,記者遇到了被專家庫隨機抽來參加評審的國家註冊造價工程師劉玉芬,她說:“來之前我們不知道誰是買家誰是賣家,來之後才知道,我們遵照招標文件的要求,誰家最低、合理,我們就選定誰家。整個評審過程,我們和外界都隔絕,任何人都不能幹擾我們。”
  除了交易過程陽光公開,創立“立體化”監督體系也成為遏制腐敗保障交易公平的“拳頭力量”。交易平臺充分利用公管局、行業部門、紀檢機關形成“三位一體”監管,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程參與,實施交易結果社會評議和網上監督,確保監管無死角、無盲區。
  立體化監管機制,讓監管水平和檢查力度都得到了迅速提升。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紀檢組長侯憲詩說,平臺運行一年零八個月時間里,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共處理6起投標企業和專家違法違規問題,對違規專家和企業分別處以取消其1~3年參與交易評審資格和取消其1~3年內參與交易活動的資格的處罰,並將處理結果在網上通報。
  據鞍山市市長吳忠瓊介紹:“從交易系統運行實踐來看,公共資源集中交易是簡政放權的好辦法。改革之後,行政主管部門只有監管權,沒有操作權,從體制上設置了‘隔離牆’,改變了過去行政主管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等問題,真正實現了市場決定價格,企業家決定市場,有力推進了公共資源配置的公開、公平、公正。”
  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公共資源價值
  經過近兩年的公共資源交易實踐檢驗,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欣喜。目前,鞍山市下轄的海城、岫岩、台安3個縣市都建立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大幅降低了政府購買社會資源的成本。
  據統計,自前年7月交易平臺試運行至去年底,鞍山全市共完成交易項目1107項(宗),累計完成交易額205.97億元。僅市級平臺即節約資金1.26億元。海城市交易中心運行以來已完成交易項目841個,交易額133.16億元,為當地政府節約資金1億多元。
  不僅如此,付貴杭表示,新體系運行後,投標商、供應商不用挨個部門跑了,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如建設工程交易由原來的40天壓縮為28天;政府採購招標由原來45天壓縮為35天;資產處置由30天減少到15天,有效加速了項目進程。
  此外,公共資源交易成本也大大降低。據鞍山市有關部門統計,交易中心成立前,分散在各個部門的6個交易平臺,少則10人左右,多達70多人,交易場所、交易設備,每個交易平臺每年需投入約40萬元。現在歸到一個交易中心,人員為114人,每年政府投入約150萬元。  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還有效提升了公共資源的價值。海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尹平介紹,海城範峪村菱鎂礦是村集體礦產,此前由於補償分配曾引發80多人集體上訪。2012年成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後,村集體將其送來拍賣,結果在1.6億元高“底價”基礎上一直拍到4億元,村民獲得雙倍補償,村集體經濟也得到充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k53pkjd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